
前幾天,我讀了俄國詩人普希金的童話詩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》,有了深刻的感悟。
一位漁夫和他的妻子在海邊生活。一天,善良的漁夫捕到了一條金魚,卻又放走了它。金魚為了回報漁夫,要給漁夫實現一些愿望,而漁夫什么都沒要?;氐郊依?,老婆婆狠狠地訓斥了漁夫,讓他向金魚要一個新的木盆,之后,老婆婆并不滿足又要向金魚要一間新的木屋。后來,老婆婆又要當一位貴婦人。老婆婆的欲望越來越大,甚至最后還要當海上的女霸王。金魚終于憤怒起來,老婆婆不但沒當上海上女霸王,而且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。
從木盆到房子,從房子到貴夫人,從貴婦人到女霸王。貪得無厭的老太婆的欲望就像一個氣球,越來越膨脹,得寸進尺,最終爆炸,落得個一無所有的下場。貪得無厭本該就是這樣的下場,我們經常聽到某某貪官又落馬了的新聞也不再少數,這都是貪婪的結果。
從金魚的角度來看,金魚對漁夫知恩圖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。在當今社會,我們應該弘揚這樣的正能量。在馬路上,一位老奶奶摔倒了,一位年輕人去扶她,老奶奶不但不像金魚那樣去回報年輕人,反而去訛那位年輕人,說是那位年輕人把她撞倒的。這樣類似的案例在我國出現的次數繁多,這才導致人們在看到馬路上有人跌倒,都不敢去扶的現象時有發生。
所以,我一定不要做那種像老婆婆那樣貪得無厭、得寸進尺的人,一定要做像金魚那樣知恩圖報的人。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讀書筆記 »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后感